去西江千户苗寨去观赏,始于游览网站上的景点介绍,她被列为贵州十大景点之一,优美的风光照片勾起我前往游览的兴致.
在春光明媚的时节,我与家人、朋友一起,从贵阳出发,在傍晚时分,抵达西江千户苗寨附近,找到一户农家乐住下.
吃过晚饭,忽发奇想: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是什么模样的呢?想到做到,我与好友金泉一起,先驱车来到寨子的北门.寨子的北门灯光璀璨,寨门是三层牌楼,为翘沿歇山式建筑,牌楼中间是主门,两边是辅门,主门牌楼二层中间悬挂着"西江千户苗寨"的匾牌,虽然是夜晚,有牌楼上有彩灯装饰映照,匾牌字迹,甚至牌楼上琉璃瓦的黄色都很清楚.夜晚门口游客很少,只有少数刚到的游客在办理进门手续.接着,我们驱车沿着盘山公路向山下西江千户苗寨的西大门进发.在盘山公路上,我们选择较好的角度,居高临下,观赏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西江千户苗寨依山建筑,闪烁的灯光,星星点点,勾勒出夜晚千户苗寨的辉煌灿烂.这时,我不禁脱口而出:"好美!"而驱车到达山下的西大门,却发现这里的夜景,并没有山上看到的那么美丽.
清晨,我们一行早早起床,沿着头一天晚上走过的盘山路来到西大门,购票进入.乘坐观光车不过10分钟,便来到真正的寨口,寨口也是一座三层牌楼式的建筑,屋檐上挂着银锁装饰,匾牌上方中间挂着苗族的标志——银饰牛头.穿过牌楼,进入寨子,便开始了旅行.
走进村寨,只见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主体吊脚楼群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一幅立体的画展现在你眼前.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
西江不是江,而是一个地名词.这里的苗族是古老西氏族的后裔.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西江"的意思就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
沿着穿寨而过的白水河观景,一股苗族风情迎面扑来.横跨白水河,上有五座特色风雨廊桥,供游客休息观景.潺潺流水的白水河两岸,木制吊脚楼星罗棋布,离寨口不远的河对岸,吊脚楼依山层层叠叠,多数为旅馆客栈.我走进一家白水河畔号称是"苗家第一客栈"的旅馆察看,四层楼的木制吊脚楼,倒也卫生干净,条件也还不错.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被称为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白水河边一条观景大道,石板铺就,徜徉其上,乃移步换景,赏心悦目!
我们来参观的这一天是5月18日,刚好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的大红横幅招引着我们走进"西江苗族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参观西江苗族博物馆,还是很有意思的.别说,来西江苗族博物馆参观的人还真不少.这个博物馆分楼上、楼下两层,博物馆一楼大厅中央是有中央台到地方台播出的电视记录片,那个视频有很多,有助于了解一些情况;博物馆二楼的美人靠是可以坐着休息的,在那里吹着风,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过,那种惬意真的没法说的.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有西江苗族的风俗、饮食、服饰、建筑、生产、医药、艺术和婚俗等诸多方面实物和介绍,让人大开眼界.在博物馆,我们了解到西江苗族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已名扬四海.巨大的铜鼓,十三年才敲上一回.其实,西江千户苗寨本身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上图: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
(上图:博物馆苗族少女蜡像)
(上图:千户苗寨的美食展览)
再次乘观光车,走盘山道,然后到达山上观景台.最震撼的画境展现在我们眼前.隔河相望,对面的山坡直至山下的河边层层叠叠的是密集苗族吊脚楼群,布满起伏的山峦,好大一片阵势,如宏大磅礴,让人惊叹的天上楼阁.由近而远的是谷底的闪光的河水与绿色的树林、河对岸黛瓦的吊脚楼群、稍远处的山峦、薄雾和炊烟之中的道道远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很有层次感,恍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我一切都觉得美丽、新奇,因此,变幻着不同的角度不停地拍摄.
虽然我知道千户苗寨有万众仰慕的景致,众多绚丽多姿的溢美之词,但是我不在乎这是不是最经典的画面,是不是我最唯美的作品,我要的只是属于我双眼的那美丽的一瞬.
写的不错啊,好地方,有机会去看看。
Be sure to go, it's a nice place to experience the cust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