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的深渊

in #self6 years ago

当我想要超越自我时,自我却停留在了励志。

银魂动画140集左右讲到地下的艺妓街,被关在囚牢中的花魁,不屈服于外界强力的太阳,真正的自由必须通过战斗获得,如果在铁屋子里无法微笑的话,那逃出去也会活在极权的笼罩里,不允许低俗或者说没有保持沉默以及不歌颂的自由,守护的是内心的微光,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小宇宙领地,幸福不是恩赐,活着真正的敌人是自己。
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写道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对付寂寞和孤独怎么办,向自我的深渊伸出手去,不能指望比如婚姻来拯救自己失去主体性,草根硬汉大卫·戈金斯不断战胜自己https://mp.weixin.qq.com/s/FGXTFUCWdomiw48Y5XmZ3g ,肉体上可以说突破了很大禁制,我常说要fuckfomo,自己却在搏击俱乐部https://mp.weixin.qq.com/s/VNLsAuHOcfgszE-vNAedng 门外彳亍,害怕配不上别人口中的自己,也跃跃欲炫耀消费社会构建的身份,在一个幻想的舒适区里也得不到真实的碰壁反馈,头脑中的暴君忽视身体和情绪,追求一切速成的快感分泌和鸵鸟般掩耳盗铃,反思还不够或很浅层,我们都容易被权力吞噬,现在的我很明确讨厌狐假虎威作威作福仗势欺人有特权和歧视的人,有时候怕自己经不起诱惑,在看过Hannah Gadsby的脱口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6418723 之后哭得稀里哗啦也明白真正可怕的不是权贵而是假装附庸失去人性羞辱弱者的骑墙派,不经意间成为男权的飞机杯,福柯为什么重要可见一斑,反俄狄浦斯和自欺的法西斯,抵抗的自我技术要落实到自主自发的行动,过去的集体主义想法令人羞赧,做点什么吧,欲壑难填,与其凝视深渊,不如果断杀死那个懦弱逃避自由的自己,不要让景观主导社交,向真正的敌人发起挑战,匹夫不可夺其志,向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要气馁,经过审视的美好人生不受他者的说三道四支配。

第五项修炼中作者指出如果我们总认为“敌人在外部”,那么很多积极行为,本质上就都是针对外部敌人的攻击性战斗,是一种被动反应。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问题的始作俑者之一,才能发起真正积极的回应。这种主动是我们理性思考的结果,而不是情绪的产物。
宣称自我超越的人往往能够鼓动别人去实现自我,就像劝说他人健身随口一句,严于律己或常思己过实在是难,引用吴刚和韩十洲的话如下:
太多的選擇和衝突前,我們熱愛枷鎖的能力比我們熱愛自由的能力强太多,因為我們衹相信自己熟悉的,以為這會帶來安全感。然而,正是熟悉的,囚禁我們的身心最深。讓我們失去接觸內部真實自我的機會,也失去接觸外部真實世界機會。衹能活在自己對世界的封閉想像中。
我們賦予頭腦太多的權力,而懷疑機體──生命存在本身。衹要我們還是依賴緊張、依賴興奮感,頭腦始終在燃燒,氣血總是聚集在頭部。我們就難以回到正常、自然的狀態。強硬就是必然的,柔和是偶然的。冷漠、麻木、無力、喪失基本的共情能力,就成為生活的常態。
恐懼的政體及其文化氛圍在塑造個人的身體上,比自由的政體有效太多。緊張的神經質的傳播效率遠遠高於言論自由的氛圍,因為這個東西不需要經過真正的思考。
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情緒,才是我們的政治。我們的觀念,我們的語言從來不是。

人性金字塔假设。金子塔的四个底点是,自身保存的本能,自身认同的本能,质性智能(判断),量性智能(计算),顶点是爱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但只有经过在真实生活中对称的刺激、哺育和满足中,才能转化为真实而积极的能力和人格。但不幸的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长所遭遇的对待常常是扭曲的。
要想生命有升维和进阶,那么要跨界(跨出自己的舒适区,跨出被人为设定的界限)就变得很重要。我们只有在跨界体验中才有可能触及到新的维度,新的维度产生之后,我们才能够产生新的综合,也就是进入生命更高的境界(进阶)。人性(我们可以假设胎儿和刚刚出生的婴儿只具有人性而不具有人格),被善待则会生成善的人格,被恶待则会生成恶的人格。恶,源自匮乏,人性当中自我保存和自我认同的匮乏,换句话说这两者一旦匮乏,必然会产生恶。而善则是对这两者的满足。这种匮乏或满足一般是交互性、反应性和过程性的,那么我们可以把善,定义为正的相互性,恶,定义为负的相互性。我们通常所说的恶性循环,或冤冤相报何时了,即是负的相互性。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三者的出场,来阻止这种恶性循环,即居间调停人,以及立法与司法的诞生,实际上这就使得局面,升维和进阶了。在这里,正的相互性(善),负的相互性(恶),并不止是一个心理上的概念,我们知道好心可以办坏事,可以做恶,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和认知上的概念,也就是善与恶关涉着知识和认知能力,这就涉及到了人性金字塔中中另外两个点,即质性的认知智能和量性的认知智能,而这两种智能要转换为智力、知识与智慧,则依赖于所生存的环境要素和文化要素,如果我们用文明这个概念来表述的话,那么文明实际上就是这种质性知识与量性知识的储备与发展。从人性到人格之间隔着一层文明或不文明的滤网,文明的文化会造成文明的人格,不文明的文化会造成不文明的人格。当然“文化”不是铁板一块,它往往是一种混杂的状态,尤其是在文化的边缘,在更具有自然性的地方(不至于恶劣到经常威胁人的自我保存),人性反而可能得到了更大程度的“自然生成”。只有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智性和量性的知识和智力(包括反思和自我修正的能力),以及他的自我保存和自我认同也处于一种良好状态时,这个人才具有把爱欲转化了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