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幼儿园已经开始(要家长)如此教育孩子了,很好。
中国的教育其实是很好的,现在旁观地看,尤其是学前阶段,真心做的很不错了。
之前上网冲浪时,也了解过一些关于国内外教育方式差异相关情况,总会有一些声音说,国内的教育还是比不上国外。当然,这个话题太大了,而且教育跨越的时间也很长,终身教育的说法也早就有所耳闻,毕竟还有活到老学到老这一说不是。
我记得之前有一种观念,说国内的小孩在大学之前的教育水平、表现,是绝对领先、优秀于国外的。像网上有些段子讲的,英语四六级水平对一个英语母语的国外小孩来说可能足够了,但对于北京海淀区的初中生来说,可能都不够看。国内人口多,各方面竞争激烈,从学前开始,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氛围、早就已经开始给孩子们学科内外的兴趣班都安排上了,加上越来越科学的专业的校园教育,我们的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无论是水平、氛围、专业度,还是内容、形式、过程,都是越来越友好、越来越朝着长远化、优质化方向过渡。
不用说在各类国际性赛事上,国内的小学、中学生们经常独占鳌头、强势领先于其它国家,现在的教育理念、大方向的引导调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很是获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之前就不输于他人,现在不是更强大?!
幼儿教育,已经不再主要主张教会孩子们加减乘除这些学科知识,而更注重于幼儿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如前面我看到的,要培养孩子们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诚然,现阶段在幼小衔接、甚至小升初等环节,有些许割裂感,有些学科类型的教育似乎少了一环,不过我更倾向于之前的一种说法,小的时候就是要好好玩,玩够了,长大些才能好好学,这从心理的发育特点才更符合。如果小时候就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疲于应对而没有充分地释放天性、充分玩耍,那这部分遗憾可能一直隐藏在孩子心底,等待时机释放,一旦孩子们到了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的环境,而这时又正好是需要主观能动地学习的时机,需要孩子们去释放搞学术、搞科研的时候,多年以前内心的一些遗憾、想要自主活动的天性早就默默强大,和现阶段应该匹配的责任冲突,本性上面临两难。就像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可能还不困就迟迟不睡觉,结果第二天需要早起上学时呼呼大睡,自然要迟到的。
正如我路过孩子的幼儿园,听到广播里讲的“崇尚天性、快乐成长”,也真心希望孩子们在成长中,在接受教育时,也能做到崇尚天性,让他们能一直快乐成长、学习。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
但是现在太卷了,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