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 吃饭 今天晚上与久违的小伙伴一起吃了一个饭。聊天过程中,突然感觉他与我聊的内容,我听他内容,我不怎么听得懂。他听我说的内容。他也不怎么听得懂。(当然也可能是互相关心对方的关注点,关键他说的东西某种意义上也算很专业的,但是他也不是那行专业的)。突然之间感觉什么东西正在扩大人之间隔阂。
- 屏幕 他最终打开了他的手机屏幕,向我展示某个视频时候。我终于发现了某些问题结症。他手机某款APP满屏推送的全是健身、八段锦之类视频。然后我打开我的手机给他,同样的APP,我手机里面满屏全是荒野求生、美食之类视频。
- 信息源 也许我与他虽然天天生活在同一地方,可是天天被动或者主动接触信息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东西。也许这问题就是出在信息源上。前几天还看到@rivalhw《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好像说和我说不是一个事,但是某种意义其实又是一个事————用户自画像。
用户自画像
- 标签 在现代社会其实很难逃脱标签(品牌),不是给别人打标签(虽然这么不好),就是被别人打标签。可能现在更多事被计算机、大数据云打标签。计算机根据多个维度,采集用户的基本信息(如用户的年龄、性别、地理位置、职业、收入水平等),行为特征(包括用户的浏览行为、点击行为、购买行为、搜索行为等),心理特征(通过用户的评论、社交媒体动态、调查问卷等文本数据),需求与动机(基于用户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可以进一步推断出用户的需求和动机,即用户为什么使用某个产品或服务,以及他们期望从中获得什么)。对数据进行汇总,然后根据一定数学模型来构建用户自画像。
- RFM模型 我以前接触比较多就是RFM模型。该模型通过评估用户的最近一次购买时间(Recency)、购买频率(Frequency)和购买金额(Monetary)来划分用户群体,并贴上相应的标签。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加用户点击率或购买率,而设计这么一套东西。即使不卖东西,也希望用户多点击广告或者阅读信息。其实信息也是用被消费,某些平台还搞向用户付费阅读。从而提高自己平台的日活量,增加自己的广告权重。
- 主动推送 只要完成了用户自画像,就能精准识别用户,根据用户喜欢内容,采取强流量轰炸了,从而造成流量叠加,信息满负荷,也许最终走向偏见。
End
- 茧房 完善了以上种种,也许一个信息茧房就这么构成了。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逃出这种在流量轰炸时代的信息茧房。
Congratulations @darknightlive!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Hive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Your next target is to reach 400 upvote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board and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in the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Check out our las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