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忍耐股市多年低迷的心理準備?

雖然我大多時候是推崇長期投資的,最近看的書籍也大多是這方面立場,看到反面的意見影片時,還是需要點進去看看,有時候事情想得很順,常常會有一些盲點被自己忽視,如果盲點是重要的部分,那可能就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這次看到的反面說法,提到的是青睞長期投資者有兩個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是會認為市場長期向上,第二是會誤認熊市總是只會持續一兩年,特別是在2009年後才進入市場的投資者,這位分享者提到他在1997年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台灣的股市並沒有帶給他長期向上的感覺,並且當時台股大盤在很長一段期間總報酬是負數,也是他選擇短期操作的形成背景。

仔細想想這位分享者說的內容,自己如果第一次面對長期的大熊市,是否還能夠堅定自己的想法,在書本上看了很多長期的數據,會自然而然的想像市場長期向上的,但對於長期低迷的狀況,可能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恐懼感,樂觀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一定撐得過去,如果沒有堅實的持續加強自己的信念,我覺得在那樣的情況我自己是有可能被動搖的。


想像如果長期投資持續五年以上的負數成長,我以前沒特別去想像這狀況,這次卻有種警示感,自己真的有那種抗壓性能熬過去嗎? 事情在沒發生在頭上的時候,總是會缺乏危機意識,沒有那種壓力產生,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感覺事到臨頭會亂了陣腳。

之前看到別人介紹資產配置的時候,其實也有提到這些心態上的問題,當下並沒有把這件事當作很重要的課題,現在想想的確在市場風聲鶴唳的時刻,知道自己不是最慘的那個,心裡是會好受一些,雖然有點可笑,但卻又非常的符合現實的我,也必須先設定自己並不是那麼心態健全,比以為自己很堅強,到時候卻扛不住的下場好很多。


不過這位分享者後面講述他採用的短線方式,就讓我有點失望。他透過觀察台灣股市的定律,聲稱有種神秘力量會讓他觀察到的現象一再上演,依靠這個方式可以不斷獲利,有點像是之前提過的聖誕節前後買賣的策略,他觀察到台灣股市在第四季到第一季之間會有所謂的紅包效應,提前佈局然後在恰當的時機賣出賺取差價。

這個分享者在影片中也提過漫步華爾街的內容,並稱書本是投資經典,卻在做裡面提的失敗案例。或著他不覺得在重複書中提過的例子,但從他講出一股神秘力量開始,我自己會覺得他後面的理論都不太靠譜,就算他的觀察推論是正確的,只是不知道原理,在他選擇將這個方式出書公布後,如果方式真的有效,就會有很投資者效仿而讓這個方式失效。

Photo by Fito García on Unsplash

Sort:  

我是每次都不得已變成長期投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