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餅分得均勻,才能人人滿意

今天看到外送員的抗議上了新聞版面,主要是薪資又被削減,之前也經歷過幾次的收入減少,相比外送服務剛進入台灣的風光時期,確實讓人覺得付出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報酬。


雖然對於這些外送員感到同情,但現實就是從事的人多了,市場也跟著變小,每個人得到的也會變少,由於開頭都是由平台犧牲利益建立起外送這種消費習慣,給外送員的薪資大方,使用者免外送費,商家抽成少,等到模式建立起來之後再開始收割,大家就叫苦連天了。

我自己是使用者的角度,從原本的免外送,到現在的外送費變貴,需要加入會員達到一定的消費門檻才能免運費,但也不太可能餐餐吃到低消門檻,使用次數就下降很多,除非與朋友聚會或外頭下雨懶得出門,才偶而使用外送。

而店家被外送平台的抽成似乎也很高,很多店家選擇將抽成加在價格上轉嫁給消費者,平台明明曾經承諾與現場價格相同,似乎也成為了一場笑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然就會失去許多的商家供應餐點。


外送員人數現在也比一開始增加了幾倍,當初收入不低,幾次砍薪雖然有所抗議,但後續新進的人不斷湧進,讓資方有恃無恐,因為工作時間彈性,不用顧及令人煩心的同事人際關係,還是會讓人嚮往這樣的工作,我自己住的附近,就有位先生送個幾趟就會回到家中休息,甚至會有夫妻、男女朋友共同外送的情況。

不過這次似乎外送平台改變計薪方式,沒有事先與工會溝通,讓這些外送員的收入大受影響,讓他們十分不滿地向新聞媒體控訴,希望可以訂立專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計費方式的改變,甚至讓外送員有產生某些行程,收入是0元的情況產生。


有時候會想到這類型的問題十分麻煩,是一個多方面的拔河,今天外送員假設成功爭取到自己的福利,資方平台利益就會受損,當沒有相當的盈利,會不會就這樣撤出台灣市場,事實上已經有幾個一開始共同競爭的外送服務,可能因為沒有太好的盈利而撤出。

那也許會說要給平台一些盈利運作,但消費者與商家也都想要自己的利益,大家都不願意是付出較多的一方,商家要是被抽成過多,還沒辦法將價格轉嫁出去,那他乾脆不要上平台供餐,消費者如果要付不低的外送費還要餐點被加價,使用意願降低,同樣也使市場萎縮。所以各方都要取得一個平衡點,或許才能讓外送服務可以持續。

Photo by Christina Terzidou on Unsplash

Sort:  

@tipu curate

赚钱的永远是资本~~

感謝!
大家都要賺錢,總是要多方都受益,這種模式才能成立

僧多粥少,接著平台又各種方式收錢,然後就是優惠慢慢減少,本來可能7折變75折後來變85,但消費者也沒辦法,還是要吃喝,哈哈!

消費慾望降低😂,而且多了好多濫竽充數的店家,可能現實店面已經難吃到沒人點,在平台上面騙沒吃過的人,以前都會點沒吃過的店家嘗鮮,這兩年踩到幾次雷以後就不敢亂點了,都還要去google查一下評價,這種店有的騙完一輪開始沒生意以後就換個名字再來一次,我真的有注意到有這樣的店家,菜色一模一樣,然後不同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