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之集大成者柏拉图,其所钟情的理想国,据说要以哲学家为国王。2400年之后,在另一个崇尚哲人的东方大国,领袖直接号召民众,从哲学家手中夺取对哲学的掌控权,并将哲学用于解决最琐碎的日常问题。东西方两大文明古国都如此推崇哲学,看来人类文明真逃不过哲学的统治了!这将是人类之福吗?
王者如斯
如果你偏爱哲学,而且期待着别人承认你是哲学家,还指望公众认定哲学就是世间第一学问,那么你就生不逢时了,你该身处那个哲学年代,它迄今不过两代人之久,那时所有人都遵领袖之命学哲学、用哲学,以哲学为工具,解决包括养猪种菜在内的任何问题。最受追捧的一个画面就是: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在田间地头给群众讲哲学!其所宣讲的主要内容,是对曾经的大哲学家杨献珍、冯友兰的批判。那时是火红的斗争年代,一个演讲只要上了斗争的轨道,就丝毫不必担心它没内容、没水平、没份量了。
可惜好景不长,哲学年代随文革而去了。后来,哲学就退出大众的视野;当年哲学火红到什么程度,今天哲学就冷清到什么程度。唯有在某些寂静的书斋里,在守护着哲学的虔诚学者眼中,哲学的神圣地位才不可动摇。今天拥有哲学家头衔的人之少,已达到临界状态;哲学家之珍贵,就不必说了。哲学家虽少,但哲学年代的传统还是坚守着:首先分清路线是非。于是哲学家内部两个阵营分明,其中之一主张融入世界现代哲学的主流,不忌讳谈西方哲学;另一部分则继续固守马克思,实际上是固守艾思奇罢了。我很尊重这些人的敬业,但没法认可他们是哲学家。因此,在谈到哲学家时,只能是前一部分人。
那么,今天的哲学家如何看待他们的学科呢?在这一点上,他们没有什么好后退的,只能仍然与哲学年代的宗师保持一致。他们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两条,其表达都十分经典,与许多哲学先驱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保留着传统的词汇。
学术之王——这意味着:哲学居于学术之巅,统领着所有其他学科,是科学的科学。如同人间需要确立“君为臣纲”一样,在学术王国也要以哲学君临天下。一旦确立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君臣关系,那么学术王国就尊卑有序、安泰祥和了。
王者之师——这意味着,在权力系统内,哲学家应当居于头号国师的位置,在所有其他智囊人物之上;哲学家的建言,比所有其他建言更有份量。只是,这一条并不能由哲学家自己说了算,是否能落实下来,就只有寄望于权力了。
以上两条中,真正关键的当然是第一条。如果哲学真的是学术之王,哲学家就有底气争那个头号国师的地位;反之,如果人们根本不承认哲学的王者地位,凭什么要尊哲学家为王者之师呢?因此,这场王位保卫战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要确认哲学是第一科学的地位。
那么,当下王位保卫战的形势如何呢?
如果哲学家内部关起门来评估,肯定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任何哲学家反对哲学称王。在这个意义上,王位保卫战不战而胜了。
如果看看哲学家之外的大众,包括其他领域的学者,也看不出有什么人站出来反对哲学称王。绝大多数人生平简直与哲学无缘,他们干嘛要反对一件自己不熟悉、也无兴趣的事呢?
这样一来,如果就哲学的王位问题付诸公投,那么结果大概是:全体哲学家赞成,大多数人弃权,几乎无人反对。于是可以认为,哲学的王位就这样通过了,不妨立即登基就位,从此君临天下。
历史合法性
如果仍然有人挑战哲学王位的合法性,那么危险还是存在:既然可以用公投确立王位,那就也可以用公投废除王位。只有深谋远虑的人,才有意为捍卫王位准备更深层的理由,那就是“历史的合法性”:哲学的王位是历史赋予的。至于是否是人民赋予的,就不必考虑了;因为对哲学这样高级的事物,似乎还轮不上人民说话。况且,哲学家是王者之师,岂能没有代表人民说话的资格?
那么,历史赋予了哲学的王位吗?
裁定这一公案的难处在于:该由哲学史家来裁定,还是由科学史家来裁定?如果由哲学史家裁定,那么哲学就胜定了:一部哲学史,就是哲学统治科学的历史。如果由科学史家来裁定呢?那就有点悬。但科学史也没有明确否定哲学的统治,只是不太提及哲学而已。这似乎又是一个弃权票的问题,且不说它。
于是,不妨专注于哲学史。即使它并不能自证“哲学的历史合法性”,至少可以从哲学家的角度理清一下历史,看看在历史上哲学是如何统治科学的。
中国历史上并没有西方所理解的那种哲学,甚至没有与“哲学”相当的词。也不能说中国无哲学;否则,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就白写了。如果认可冯友兰的观点——其实梁启超、胡适、梁漱溟、李泽厚等人的看法也大同小异——那么中国哲学无非就是载于典籍中的那些学说,尤其是儒学。如果认可这一点,哲学的统治地位就自明了;除了已成为国粹的经典学术,中国古代几乎无其他学术可言。
至于西方哲学,情况就复杂多了,不是此处宜于多谈的问题,仅仅指出如下几点:
● 毫无疑问,古希腊学术是西方哲学之源。而在古希腊,哲学与科学并未分家。浏览任何一本流行的哲学史或者科学史著作,都会发现,两者的首章多半主要取自希腊史,而且主要内容几乎重叠。古希腊的那些主要科学家,例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阿基米德等等,同时也是哲学家;反之亦然。
● 自文艺复兴时代起,主要的哲学家,如笛卡尔、莱布尼兹、斯宾诺莎、卢梭等等,即使不是科学家,其深涉科学也是公认的。反之,这一时期真正影响巨大的科学家,例如伽利略、牛顿、达朗贝尔、拉普拉斯等等,都是在哲学界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 近代哲学史上的两位集大成者:康德与黑格尔,在科学方面几乎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广闻博见,是众所周知的。
这些事实似乎已经证明,自古以来,哲学对于科学就维持了全面的、压倒一切的影响力;而科学则已长期习惯于从哲学得到认可、支撑与某种导引。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难道不能说,历史已经赋予了哲学某种统治地位吗?
想必你已注意到,上面并未提到现代哲学史,没有提到马赫、罗素、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波普尔,也没有提到恩格斯——他认定哲学的使命已经完结,该让位给其他科学了。这就留下一个疑问:对于哲学的王者地位,在当代还会有严重的挑战吗?
王国解体
现在直奔关键问题:哲学真的是学术之王吗?
首先注意到对哲学有利的理由。历史上的理由已说过了,不必重提。此处关注的是逻辑上的理由。在科学史的早期,人类的知识尚处于启蒙阶段,不存在对已有知识进行全面整理的问题。但到19世纪开始出现知识爆炸的年代就不同了。那时学科门类已经初步成形,人们需要了解整个知识体系的概貌。于是就有了学科的初步划分,分属自然与社会领域的那些学科纷纷独立门户。
此时哲学的独特性立即凸显:它无法归属于任何其他大学科,因为它的研究对象并非自然、社会等特殊领域。但像康德、黑格尔这类大哲学家的著作似乎显得,哲学有涉足任何领域的潜力与权利。这样一来,哲学就没有自己的专门领域,而以所有科学的领域为自己的领地。这在一些人心中不免种下了一种误解:哲学就该研究所有的问题!这样的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又是什么呢?
但现实却不能认可哲学的这种包揽一切的企图。从19世纪下半叶起,科学进入现代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各个科学分支都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其意想不到而影响深远的后果之一,就是先前那个志在包打天下的哲学王国解体了。
有趣的是,哲学王国的解体与大英帝国的解体,几乎发生在同一年代。大英帝国因为殖民地纷纷独立而解体;而哲学王国则因具体学科纷纷独立而解体。在19世纪以及之前,盛行什么自然哲学、数理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艺术哲学……,仿佛每个学科都要到哲学中去讨饭吃。一旦所有这些学科都自立门户,就不再剩下什么学科继续依附于哲学了。例如,既然已经有了成熟的物理学,而且物理学已经深入到哲学家根本看不懂的地步,人们还会到自然哲学中去学习物理学吗?哲学已不再有力量统治其他学科,就如同大英帝国已经无力再统治印度、加拿大等等一样。今天,英国仅剩下大不列颠那块小小的地方;而哲学也只管辖着一块不大的领地,它包括逻辑学、思维科学、伦理学等等;就是最后这点领地,也未必就不可能独立;例如,逻辑学就可能成为哲学之外的独立学科!
哲人退出?
如果今天苏格兰也独立,那么英国就真正危矣!这样的事情也会在哲学中发生吗?
已提到逻辑学独立的可能性。思维科学其实更不应当留在哲学之内。思维的实质是什么,与其请教哲学家,还不如请教生理学家。从生理上阐明思维现象,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也是唯一可展望的前景。至今属于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等等,无不有类似的可能性。出现上述情况的那一天,也许还不至于来得很快。
我始终坚信,人类的知识将脱离不了自然、社会、生命这三大领域。如果终有一天,哲学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生命科学所分割,那也不是什么特别不可想象的事情。
只是这样一来,哲学岂不惨了?亡国灭种啊。
哲学真的会消亡吗?如果是这样,随之消亡的自然还有哲学家。那个曾被人类敬仰了几千年、一直被视为智者、国师的精英群体,真将退出历史舞台吗?他们的消失,将不是人类才智退化的开始吧?
哲人犹存
在中国,境遇颇接近于哲学的就只有中医了。别说今天中医兴旺发达、如日中天,业内人士想必已知其内里空虚了。还在民国年代中医就曾面临消亡,好不容易逃过一劫。但我是坚定的乐观派,就是坚信中医还不到消亡的时候,因为还存在着对中医的需求。同样,我也是哲学上的乐观派,坚信这几代人看不到哲学的消亡,因为人类有着对哲学的需求,这种需求也许还会保持许多年。
需求就是存在的理由,世上万事无不如此!
那些忧心着中医接近消亡的人,对中医有一种似乎难以避免的误解,以为中医是一种科学。如果真是科学,那么就应当融汇于更加先进、具备更强大研究手段的科学,即所谓西医学。幸而中医不是科学!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而文化更具有独立生存的理由与机会。
与之对照,对于哲学也有一个广泛的误解,即认为哲学是一个逻辑体系,就如同数学、物理学那样的逻辑体系一样。既然是逻辑体系,那么它就得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首先,哲学的理论构建应当依赖于完全严格的逻辑论证,而这已被充分证明为不可能。其次,如果某个哲学分支有逻辑上自然的另外归属,就应当断然划分出去让其独立。但这将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将几乎没有什么绝对不可独立的内容保留下来!倘如此,哲学的消亡就指日可待了。
但哲学不是一个逻辑体系,它主要是一个信仰体系。而信仰体系的存在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信仰需求。只要相当一部分人类仍然需要由哲学所提供的那种信仰,哲学就绝不会消亡。于此可见,同样是因为需求的理由,拯救了哲学。
而且,哲学的价值还不止此。哲学还是一种文化体系,而且是最高层级的文化体系。任何高雅文化对人们所能提供的文化享受,哲学都能提供,而且过之无不及。
如果那些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正在神情怏然地打理行装,准备离开哲学圣殿,回归田园,那么,对于信仰、文化、情趣有高尚追求的人们,一定会最紧急地集合起来,对行将离去的哲学家发出最坚决的呼吁,恳请他们留下来;他们仍然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弃的智者!
一个哲人犹存的世界,将是人类灵魂更安详的世界。
@tipu curate
Upvoted 👌 (Mana: 0/65) Liquid re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