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在部门的读书群里看到G大师分享自己如何养成一个习惯的经历,三大要素,暗示(大师也称之为“开关”),惯常行为,奖励,举个例子来解释这三个要素,比如说大师要想养成每天上下班路上看书的习惯,那么上下班就是触发大师看书开关,是要他看书的一个暗示,看书就是惯常行为,奖励就是对于你看完书之后你能得到什么好处,会使自己愉悦。比如大师说他看书前就会想看完书又可以学到新知识了,还可以完成读书笔记,很开心。坚持这样一个循环,假以时日,你的习惯就养成了,乍一看,感觉没什么,这理论说出来也没有太多的惊人之处啊,而且很简单的样子,回想一下当初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也是这么做的啊,当时我就是这反应,然后我发现,虽然我觉得我基本是这么做的,但为什么没怎么成功过呢。
巧的是,最近G大师给整个部门分享了一下如何正确读书,其中就又包括他如何养成一个习惯的经历,他又一次强调了奖励在习惯养成中的作用。这使我恍然大悟,我之前之所以没能如愿养成习惯,问题就在于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恰当的奖励。比如说我之前想减体重,我就去跑步,跑了一个月下来,发现没有什么变化,然后内心已经产生一些失落情绪,因为我发现我不能从中获得愉悦,也很难达到我的目标,再后来就频繁给自己找不去跑步的理由,久之,意志消耗殆尽,这个目标就被放弃。再来看一下大师怎么做的,他想要晨跑,因为极度热爱篮球,他就带着篮球晨跑,跑到球场投篮作为奖励,这样的奖励甚至能与冬天赖床而获得的舒适感相抗衡,这就使得他整个晨跑的过程很开心,没有放弃的理由。久而久之,他便养成了这个习惯。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样对自己的目标设定奖励。马上在脑海中就构思起来了,每天下班回到家是一个暗示,暗示自己需要看些书,学些东西,然后再简单运动一下,当这些事情做完之后,就奖励自己玩一个小时左右的游戏,如果没做到,那么不许玩游戏。瞬间心情激动,感觉我一定会成功的。为什么呢,因为晚上回到家,目前能做的事情就两类,玩游戏放松和看书学习,如果我看了书,那么玩游戏就会心安理得,如果我不看书,按照计划我也不能玩游戏,那这样晚上除了发呆感觉无事可做,历史经验告诉我我不可能发呆一晚上,一定会选一类事情做,历史经验还告诉我,这种情况下我一定会选择玩游戏,这种情况正是需要对抗的,是阻碍我养成回家看书习惯的最大障碍。这时我就意识到了自己设定的奖励的漏洞,对于这个习惯来说,这个奖励并非是通过实施惯常行为后而获得的,这就存在奖励可能会过度占有惯常行为应有的时间,最终可能让奖励喧宾夺主,使计划流产,比如我听说有人告诉自己如果学会编程就奖励自己一台mac,由于买mac并不是学会编程的必要条件,所以很可能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时,这个奖励就显得很无力,那时你也许会告诉自己我一定要买mac,于是mac买了,编程却还没学会。反观大师为晨跑而设定的奖励,很妙。简单分析一下,如果大师想打篮球,却不想晨跑,那如何实现呢?要么在家打,要么出门,我想大师家里应该不具备打篮球的条件,所以他必须选择外出,大部分情况下,跑步最大的困难其实是走出去,如果他想为打篮球而出门,再稍稍加上一些晨跑的意愿,多半就会选择跑步到达目的地,所以打篮球基本成为了晨跑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个奖励是非常恰当的,在养成晨跑习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是我在想我应该为看书学习找一个更合适的奖励,要不也学着大师一样,以学到知识,可以写读书笔记为奖励?但这个奖励对我的诱惑太小,强行当成奖励是一种自我催眠,肯定长不了。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到更合适的,我决定先按照最初的想法执行着,毕竟这个奖励目前够诱人,我现在还有一定的热情,意志力必须是要有一些的,没有什么事情能简简单单成功,且行且调整。
以上便是我听完大师分享后对设定奖励的一些思考,从思考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习惯与习惯之间是想互影响的,比如大量爱打篮球的习惯成就了大师爱晨跑的习惯,大师有渴求知识的习惯促使他养成上下班看书的习惯,将自己的好习惯设计进新习惯的奖励之中,这对于新习惯的养成肯定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我想这也许是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而平庸的人始终平庸的重要原因。所以,走向优秀,从一个好习惯开始。
训服自己天性,必须要学会哄自己的底层动物大脑,达到目的时,就给它奖励。奖励是必须是它利益链条上。只要有反馈了,慢慢它也会喜欢新事物乐趣,忘记老事物的乐趣。
总结到位~人的热情很难一直靠毅力维持,毅力是有限的,人需要不断的得到正反馈才可能维持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