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70分钟的时候,主角张保民被追打,躲到了对头丁海的车上。
反派跑远了之后,保民起身,丁海问保民有没有找到孩子,保民摇了摇头,丁海骂了一句:“窝囊货。”这一句骂,就几乎消泯了两人间的仇恨,而“窝囊货”的这个评价,对于电影中的主角张保民而言,却有着别样的意味和强烈的反差。
孤独的拳头
各种评论都说,保民具有象征意义,是底层人民的代表。
嗯,没错。
贫穷,原始,失语,在崇尚知识和财富的主流社会中,只能蜷居于山沟中破落的一角,任凭上层人士以命运之名的随意摆布。
而在电影中,与上层人士仅仅出现了徐文杰和昌万年的两个人物不同,代表着底层的村民们的出镜人物更多,村长,丁海,保民老婆……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阶层的肌理;而无论是饭店武斗还是矿场械斗,都是这个阶层原生态的真实断面。
村长是这个阶层的顶端人物,作为既得利益者,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现有的秩序虽然不能让他离开农村,向上攀升,但是至少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雁过拔毛,作威作福,在他眼里张保民就是个刁民,与外面的财神爷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丁海有自己的饭馆,自己的生意,虽然看起来面相不善然而本心不过只是想过安生日子,有钱分就想搂点,贪小便宜,却也没啥大错,也就是对保民才耍耍狠性儿,没想到还遇上个横茬子,折了一只眼睛。
啥也没有的,也只有张保民了。外出打工挖煤,也不过给家人混个温饱,儿子丢了,老婆病了,生活看起来只剩下活着的绝望。然而这样的张保民却不是颓废的模样,在整部电影中他都是一副老子不服的欠揍的表情,到哪里都免不了和人干上一架,挨打无数次也依然照旧,最后更是奉献了单骑闯关以一敌十的战神般的表演。
他是卡在绞肉机里的那根硬骨头,即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不愿默默的变成肉泥;而他之所以硬,一是因为他轴,二是因为他有目标,三是因为他一无所有。
物质和家人都会让人变得柔软,有了一点就会贪恋不愿放手,在这一点上上层和底层并没有区别,能保住现有的就得过且过;而张保民之所以粗粝和坚硬,就因为他所剩的不多,唯一的希望,还要争,才能取。
而比他处境稍强一点的村民都有了软肋,在自己没有被逼到绝路之前更容易因为一点好处就成了资本的帮凶。在明晃晃的刀枪面前邻里之间可以出于乡情义气守望相助,但是只要撒钞票,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交情马上就土崩瓦解。
整部电影里除了丁海对于张保民的援手残存着一丝淳朴的古味外,没有在任何的地方看到“善良”的影子,这个词太轻了,对于整日里为生计发愁的人们来说太过于遥远。
所以这些村民也从来不是善良的化身,底层更不是,毋宁说他们是暴力的化身更为合适,只不过在文明社会中,单纯的暴力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但在农村中,暴力依旧有着震慑作用。张保民戳瞎了丁海的眼睛,于是就没人再找他的茬。如果不是张保民能打,不用出去,他们一家在村里早就被欺负死了。
摇摆的眼镜
在三俗爱情片里经常会看到的桥段,戴眼镜柔柔弱弱的小男生为小女生出头,拼的眼镜掉了,碎了,被暴揍,结果却反而赢得了女生的芳心。除了知识,眼镜往往是懦弱的代表。
比起张保民和昌万年有着较为完整的线索,徐文杰的这条线就是由几个场景的片段拼接而成,穿插在两人的线索中间;同时相对于张昌二人描述的直白,到了徐文杰这里,欲言又止,让观众猜的成分更多。
徐这个人的特征之一,就是不好好说话,所以在写他的时候,导演也没怎么好好说话。
徐这个人的特征之二,就是依附性,所以他这条故事线看起来就像是镶在电影里似的,没有独立存在,要么是一边,要么是另一边。
徐这个人的特征之三,就是软弱性,早就和资本绑在了一起,最后再要背叛,自己连着脱层皮,孰轻孰重,早就算计好了。
徐当然并不能完全代表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不代表没良心;徐当然也不能完全代表中产阶级,原因同上。但是徐能代表一大部分人,这一大部分人的形象尽可以去想象。
最讽刺的是他们可能今天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痛斥丑恶现象,明天就在物欲横流和残酷现实面前,迷失方向。
比如,我就说比如啊,你我。
放肆的弓箭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弓箭这运动老费钱了,咱们奥运会上用的那个弓都得是进口的,一个就是好几万。
作为最接近于枪支的兵器,能够使用弓箭除了资本,还代表着一种权势。同时弓箭总是与猎杀联系在一起,张弓搭箭的一刹那,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张保民的拳头是敌不过弓箭的,本来以他的身份根本就不会与弓箭产生交集,等着被摆弄就好了;即便是一路冲杀到昌万年面前,也逃不了被一箭掀翻的命运;徐文杰的眼镜只能向弓箭称臣,昌万年需要他来摆平麻烦事,他也需要昌万年才能在城市里更好的生存。
但是箭能伤人,也终归会自伤,太过放肆,终究还是会戳到自己。
但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只能不做声的等着么?
@qlpyzz, 朕是来给你的好文采雨露均沾的...
昨天刚看 很不错的电影
嗯,导演有前途,第一部《心迷宫》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