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鸡汤”,缘何有毒?
原创:曹东家。
纸媒工作者、文创工作者、业余投资人,区块链信徒。
昨天有一家上市公司派员跟我联系,说他们想了解一下我们的模式,看看有无合作的机会。
于是,我一大早就带他们去了工厂。
【图片说明:故宫千里江山图文创产品】
绕不开的故宫
路上,聊文创,自然聊到了绕不开的故宫。
谈到故宫,对方疑问为什么故宫的产品不怎么样,但是销售业绩上10亿。
我说,其实,故宫本来不可以模仿,故宫的业绩不是因为文创衍生品做得好,而是因为故宫本身的地位太独特了。
故宫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我说,故宫每天限制8万付费用户。一年下来就是3000万付费用户。这些用户还是限量的。
故宫,理论上至少有10亿级的付费用户。
一个拥有十亿级别付费用户的机构销售收入10亿算什么啊。
想一想,普通的公司、组织、机构获取一个付费用户多难,而且还不稳定。
故宫的付费用户是永恒的付费用户,时间越久,付费用户越忠诚。
对方说,也是,按照这么一说,10亿还真不算什么。
清醒的故宫副院长
故宫馆藏文物的纹饰被印到胶带或丝巾上、雍正皇帝的名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出现在文化衫上、备受追捧的《千里江山图》去年被放进一款笔筒中……日前,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透露,故宫文创去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按正常速度,故宫文创每年应该有50%的增长空间,但是现在我们只能做到20%至30%。”王亚民表示,虽然目前国家政策十分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中国博物馆从事文创产品经营活动的依据模糊、文创产品研发管理与激励机制滞后、博物馆研发文创产品思路不清等问题。(中新)
故宫里边精英多的是,这位副院长当然是,其对故宫10亿清醒的认知,更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故宫一年卖10个亿,真的不多。
故宫鸡汤,为何有毒?
刚刚,一不小心又看到一篇文章,用上万字描述故宫如何努力用心地在经营微博、微信以及产品的研发,写作者写得不亦乐乎,看的人转发得不亦乐乎。
写作的人努力想表达出故宫的不一样,看的人也努力想从中学到点什么。
我只能说一句,这样的故宫“鸡汤”,有毒!
为什么呢?
故宫的红,不是因为故宫的人努力,而是因为努力的人太多。
故宫历经600年,其中有多少人在努力。
你的公司开办了几年,有几个人在为你的公司努力。
故宫是用时光、岁月和生命雕琢成的一件圣器,你忙活了几年就想做成一个IP?
最可笑的是,你还把自己的IP放到故宫的位置上去考量,试图从故宫那里获得些什么经验?
一旦陷入这样的思维模式,恐怕,你的文创生涯结果就是完蛋。
话说得难听,但都是为了你好。
如果你想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定要把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做认真的客观的梳理,不要迷失在故宫“鸡汤”里。
文创之道,东家之术
最近的三年,我在文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也跟很多业者进行了深入互动。
昨天突然想到,其实,这些年还真是有些心得。
例如,2016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应邀给学生们讲一件作品的心得——提出文创是情感的链接。
春节前,我读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其中一本书专门讲了设计就是情感的链接,读到那里,我从一位资深人士的经验中,获得了自己体悟的验证,很开心。
现在很多人迷恋文创,不是迷恋文创之道,而是迷恋文创之表,前文所说的对故宫鸡汤的仰慕,就是一种表。
眼下,我自己觉得对文创逐渐有一些术方面的认知。
具体来说,就是文化提炼+产品设计+生活需求。
一个好的文创,首先是有文化附着的,但是,这个文化附着不是表象的,而是需要提炼的;不同的文化在提炼中有不同的方法和模式。
一个好的文创,是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到底选什么样的形式,用什么样的材质,表现为什么样的实物,需要设计。这种设计,不仅仅是美学设计,是综合设计。
一个好的文创,是必须满足生活需求的。我们可以做出美的东西,如果仅仅是解决了自己的审美需求,那就是私人定制化的,不能够成为满足市场的文创。我所谓的满足市场需求,应该跟生活结合在一起。
眼下,东家我有了一些文创之术的感悟,乐意与各位分享,欢迎拍砖。个人微信:md190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