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传略:没有碑刻的碑文

in #cn7 years ago (edited)


“景从斯文归乐畔,秀林春晓听涛声 ”这是我们兄妹给母亲墓碑拟的对联。

我母亲1917年闰二月出生,姓陈,名景秀。21岁出嫁到永乐江边的畔塘村,2016年秋去世。我们准备给她树块碑,拟了这副对联 。二哥给写了碑文,因为父亲的墓志铭没有碑刻,所以母亲的碑文也搁置了。当时我认为母亲的碑文也只写个简略的算了,二哥回信跟我说:
“庆媛,小民百姓无大亊可述。小事反映大时代,这是文体的要求。如只刻简历,不如不刻。”

后来二哥写成了传略,但一直没有面世。现借steemit这块宝地永久保存。母亲在天有灵也该慰藉。

先妣亊略

先母陈氏,军山冷水塘善若公长女,年21适吾父。翌年天大旱,祖父劬劳病殂。父长年谋食在外,不善劳作。祖母三寸金莲,善辟划,却不能恭行。千斤重担压吾母一人之肩。母本小康家女,终日女红,少愁衣食,转眼成赤脚妇。祖母持家甚苛,母产后三日即须挑担劳作,由此落下腰疼病。农忙,先天晚急急奔走,商请人工。翌日晨光熹微,即携吾哥俩下地。顧工扛禾桶,打禾、挑谷,母割禾挜豆。哥俩轮流抱禾。谷子上坳,母又赶脚摊晒。夜半还得风谷上楼。寒来暑往,日晒雨淋,忙不完的农家亊,受不尽的黃莲苦。本大家闺秀模样的她,风干成一个满脸皱纹,目光呆滞的早衰妇。外表光鲜的一个家啊,外人哪知底里!

觧放初,社会剧变,风声日紧,母心理圧力骤升。祖母耳聋,不谙世亊。总有无穷个想不通:为什么刚打完的谷子就要一担一担往外送,自己终年啃薯干,咽薯粥?为什么儿子又总是阴沉着脸,难得和她说句话,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为什么一家人老阴沉着脸朝她吼?又要她少串门,少惹邻居嫌?她听不见,比划着给她看。夜半人靜,察知隔墙无耳,用纸写给她认。无奈年亊巳高,记忆受损,能识的字不多了。一天清晨,运完“余粮”之后,母坐灶头生火,祖母怒气仍未消停,探得楼上只有半箩秕谷,怒冲冲跑至母面前,嚷嚷间,抡起一根木棍就要劈下来,母仍木讷呆坐。她深知老人何尝不生疼儿媳呢,只是气急无处发泄啊。祖母手一软,木棒滑落在石礅上,母不置辩,仍烧她的饭。

祖母生于瑶子塘富户,自小衣食无忧,有塾师教女眷知书识字。她能背《三字经》、《弟子规》、《女诫》、《孝经》,深明“笶不露齿,坐不摇身”的妇德。适吾祖父,勤劳持家,精于计算,家业渐兴,应该其乐也融融才是,怎突然糠菜不继了呢。她久不知肉味,心里堵得慌,母哀声求九保伯匀出四两肉票为祖母解谗。一年几次上门,九保伯也耐得烦,知道老人实在苦哇。

跃进年代,苦的就不是我们一家了。母在食堂煮饭,满满一大甑子,也端得起,撂得下。多年后,我问她,答日:要鼓足劲,抽紧气,身子贴紧甑子,一提就上手了。要是怕烫,仰着身子,两手悬空,再大的力气也用不上。闻言,我的泪水扑簌簌流。

转眼食堂解散,每人配二两五钱米。一家五口,早上熬一大锅菜粥,稀稀落落漂着几粒白肚米。祖母灌上三大碗,三个妺妹轮番上阵,母将就捞点剩菜汤。好得她在亭子煮潲,潲锅上翻出一层白花花的萝卜,饿极,偷偷捞上几颗塞进嘴里。小妹有时跟着去,也沾上点光。

荒年一过,运动接踵而至。父亲在学校受苦,母浑然无觉。她是农妇,只晓得口中有食,儿女长大成人,再苦也得撑下去。她下田出工,每天四分工,只值几分钱。换不回口粮,只好找补现金。父亲有52.5元工资,勒紧裤带交三个人学费,尚能糊口,母亲反倒渐渐开朗了,因为比交“余粮”的日子好过多了。

文革中,红卫兵轮番抄家,有次还贴封条,将小姐妹逼进灶屋,连续三天蜷缩在柴草中过夜。而母在北京看孙女,心中挂念,忧愁还不能写在脸上,強装笑脸喂养小孙女。纸终包不住火,有次堂兄去信我哥,诉述父遭吊打,在水库挑土,缺钵子盛饭,连叫化都不如。嫂子展读,几天都不能下咽。

世亊转圜,母也入垂暮之年。人佝偻,手颤抖,再好的口腹之欲,于她时日无多。有次体有不适,打电话把我叫回去,最想说的一句话:还想看着孙子孙女步步高升,我不想死。身体好时,她爱讲古,娓娓道来,生动风趣,并不忧伤,不时还可以听到琅琅笑声。我迎面仰视她慈祥的脸,深情祝福:喜缝盛世,老树也发新芽了。

母歿于2006年8冃,享年九十,与祖母同葬于阳离阡。我曾梦见她们婆媳神清气爽,意态安祥,一如生前双双站在大门口,目送我们哥俩踏上求学之路。

我是贺庆媛 @hqy, 退休中学语文老师,老太太一枚。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Sort:  

简直是“满屏荒唐事,一把辛酸泪”。希望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小角色。感谢这篇碑文记录下来这些辛酸事,让后人所有领悟。

谢谢坛子!这样的日子真的不能再有。

读完碑文我已是泪流满面,那时的心酸实是不堪回首,唯望在天之灵能有如此孝子贤孙而得欣慰!

感谢小山村的赏读!我是每读一遍,泪流一遍。

读完后,我的内心好像被揪了起来,母亲这么艰难又坎坷的一生,多么不容易。真庆幸,我生在了这样一个和平而美好的年代。

我母亲很开朗,坚强。

读完,那个时代真是心酸,现在能的日子真是好太多了,这样的故事我还要讲给儿子听听的,好好感恩。

谢谢!

那个时代的人命运飘摇啊。

叫生不逢时吧!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读着老师这篇文章,泪流满面,虽然我成长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幸福富裕的家庭,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特别能对旧时代人们经历的苦痛感同身受。但愿类似的苦难不要发生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但愿每个善良的人都幸福快乐一生……祝愿老师的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

谢谢!

最真实的历史,都遗落在民间,忘记就是背叛。感谢每一个尽力保存历史的人,你们普通却不平凡!

最真实的历史,都遗落在民间。说得太好了!

感动!

谢谢阅读!

你母亲大人酸楚的一生。愿来世一生幸福美满。

感谢阅读!

想起我的姥姥,最苦的年代把十二个子女养大成人。那时代的母亲都是了不起的人。

那一代人不容易!

每个老人的身后都藏着厚厚一本书,每次翻一翻总会读出新东西。

说得好,常翻一翻不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