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势

朝鲜人自孩提时代就知道,他们的领袖能力超群、举世无匹;他除了打江山坐江山之外,还能著书立说、行文制艺;甚至还能编戏剧、导电影、指导导弹设计、用步枪打飞机……。认为领袖无所不能,朝鲜人或许太天真了点。但也未必只有朝鲜人才是如此。这就让人不免寻思:领袖超群的能力,究竟源自何处?

k1jjjj.jpg

古今领袖

领袖们的故事,传之久远,在人们心中激起不尽的想象。

汉高祖 即刘邦(前256—前195),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靠自己白手起家打下江山的领袖。在对于打江山抱有神奇幻想的人们心中,他应该占有头等位置,应当生来就是非凡之人。且看司马迁对刘邦的描写如何传神:

其先刘媪(刘邦母)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刘邦父)往視,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对刘邦“天纵英才”的赞颂并不算多,但对其“真龙降世”的神话,真的一点也不含糊。后世演义传奇中的刘邦形象,大概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唐太宗 即李世民(598—649),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王朝的实际创建者,其功业似应在刘邦之上。到了唐宋年代,史家也不便在唐太宗身上加太多的神迹,只是说到,他4岁时,一个书生对李渊说:李世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及冠,必能济世安民”,据说这就是李世民一名的由来。但史家对李世民的英才功德一点也没少写。欧阳修等撰的《新唐书》是这样赞李世民的:

盛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对唐太宗的评价不谓不高。公平地说,唐太宗完全配得上这一评价。

朱元璋(1328—1398) 这个明朝开国皇帝,他的发迹与刘邦不无类似之处;但其出身既贫又贱,后世的称颂者也不便为其来历增色加彩。朱元璋谈不上什么文化素养,或许因此而更加自负,似乎可以超越千古。他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也确显出非凡气派。经过现代领袖的特别好评之后,还真有一些人将朱元璋看作一位杰出人物,尽管他在世界文明史初现曙光之际,开创了中国史上最黑暗的一个王朝。

**孙中山**(1866—1925)  对这位现代中国的伟人,人们就熟悉多了。关于他的生平,当然就少了许多神秘性,史家也无意为孙中山的身世加上特别的光环。由孙中山肇建的国民政府,对孙中山自然不免赞颂有加:“(孙)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对于“国父”这一称呼,似乎海峡两岸都无异议。可惜,国父一生当政的时间极短,没有留下多少有形的建树;幸而尚有几本著作遗世:《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等。

雄才伟略的实与虚

一个已经成就大业的人,一个已经被命运之神提升到至高之位的人,身上负载的光环已非等闲。领袖们的“雄才伟略”,虚虚实实,市井小民岂敢深究?至于学者,或者任何爱好深思的人士,那就不然了。他们希望揭示这些人物身上被历史迷雾笼罩的真实故事。

刘邦能在争天下的群雄中独拔头筹,当然有胜过他人(尤其是项羽)的能力;但认为他的武功盖世,特别强似“力能扛鼎”的项羽,那就未必了,他不过是自称的“善将将”而已。说刘邦有济世安邦之才,恐怕也是言过其实,因为汉代初年真正管理国家的政府领袖是萧何;而值得称道的文景之治,更是几十年之后的事,与刘邦的直接关系不大。

李世民绝对是不逊于史上任何人的杰出人物。用现代语言说来,或许应称其为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这些称谓似乎并不过分。但以为李世民是一个治国天才,他的无与伦比的智慧与谋略,一举奠定了盛唐的百年之治,那就不免过头了。客观地说,李世民的治国理政,不及其征讨攻伐,“马上功夫”强过其“马下功夫”。李世民与其说是“文韬”盖世,不如说是贤德超群,求才若渴,纳谏如流,有效集中了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一班贤臣的集体智慧。像李世民这样空前成功的帝王,没有某种凝聚其经验的著作留世,那真是无上的损失。幸而,我们能看到借李世民名义的《帝范》、《贞观政要》等传世。不过,李世民未必真写了这些书;况且,他也不太可能有学识、时间与兴趣去做这件事。

鉴于朱元璋在登基后的所作所为,不可能给他太高的评价。他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不过是说明他有过人的精明且善于搏杀而已。因为洪武年间的小康,就给朱元璋加上什么“治国雄才”,也无道理。朱元璋的滥杀无辜与特务政治,恰恰开启了有明一代的空前黑暗。诚然,朱元璋对于臣下的超强控制无人可比;但若以此作为他高出其他帝王的依据,那就恰好善恶颠倒了。

孙中山身上的头衔与光环已经很多,没必要再增加什么了。从今天看来,孙中山的真正卓绝之处,是其对世界潮流的准确把握。他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至今还在激励着人们。与今天那些視西化为洪水猛兽的人相反,孙中山是坦然地面向西方的人。他苦心积虑构思的建国蓝图,其灵感无疑来自西哲。不过,因此而认为孙中山已制定理性、精细、可行的建国计划,则非事实。倘如此,他也不致一再被人讥为“孙大炮”、“梦想家”了。

上述四位开国领袖,无疑都曾独领风骚;但视为“绝代雄才”,则属过誉。

舍我其谁?

自从某人被其拥趸誉为“几千年才出一个”的英雄之后,学者们就有了一个难题:如何去判定某个历史人物,确实是“千古一人”?

不可否认,与其竞争者项羽比较,刘邦确有某些明显的优胜之处。但如果以为,刘邦是恰好由上天为天下准备接替秦皇的领袖,绝对无可替代,那就未必了。无论出身背景、德行、才智与军政知识的积累,刘邦都谈不上特别优秀;韩信、萧何、张良等人至少不比他差。如果刘邦在登位之前的某个时候死去,完全可能有某个同样强势或者更优秀的人取而代之,只是天下归于一统的时间或许稍后移,且坐龙庭的人也不必姓刘了。问题是,事实上坐上龙庭的恰好是刘邦而不是别人。或许会说,与他人相比,刘邦操胜劵更多。但这是一个含糊的理由,难道就不能说,刘邦纯粹是运气更好而已?

在是否“舍我其谁”这件事上,李世民可能确具优势,因为在当时他似乎没有旗鼓相当的竞争者。那么,唐太宗是否真的成了千古一帝?无论持这一看法的人有多强的理由,我们都不拟认可这是最后结论。李世民或许确比他的兄弟优秀,但怎么能够排除包括割据群雄在内的所有竞争者中,就不再有同样优秀的人?如果李世民在王世充据有的洛阳城下死去,混乱的割据局面或许将显著后延,但并不能排除某个枭雄仍将一统天下,且最终开创丝毫不输盛唐的局面。

一想到朱元璋这个秃僧坐上龙庭就屠戮天下,就绝不能认可他是上天赐给天下人的最好帝王。无论败于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辈,还是朱元璋的手下刘基、徐达等,都未必一定比他差。其中一些人的文韬武略就明显强于朱元璋。当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些人要么败给了朱元璋,要么投在朱元璋的麾下且服了他。但这种结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并非仅仅由于朱元璋的什么优势。一旦没有了朱元璋,例如,朱元璋在某次战事中死去,那么争天下的博弈就会在剩下的人之间展开,总会有某个强势者或幸运者胜出。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断定,那个胜出者不会是远远优于朱元璋的人。

下面又要说及孙中山了。唉!对于这个众所敬重的国父,我真不愿意对之评头品足。但就本文的立论哪能回避这番议论?幸好,孙中山的仰慕者大多理性,还没有人出来说什么“千年不遇”之类的昏话。现在的问题是,孙中山是不可替代的吗?答案或许有所不敬,但只能是: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孙中山特立独行,确实远远高出他的大多数同时代人,也高出他的大多数亲近战友。但这只能说明,在同等条件下,孙中山难以被他身边的人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情况发生变化之后,就再没有他人成就与孙中山一样的事业。怎么能够绝对肯定,孙中山所干的事情,例如黄兴、宋教仁、陶成章等就不能干,且干得一样好?当然,提到的这些人都死得太早,但总有后来人啊。孙中山确实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理想、观念、计划、方案、理论、学说,但我实在看不出来,这些东西已深奥到仅个别特殊头脑才能思考的程度;实际上,其中大部分内容不过是一些常识。如果它们仅以“孙文主义”而不是“黄兴主义”或别的什么命名,那不过是因为孙中山率先做了这件事,其他可能做得更好的人,就不再有做同一件事的机会。这样一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孙中山就显得总是高人一筹了,当然不少人也十分乐意保持这一印象。

先声夺势

在回顾了这几个古今领袖之后,现在能作点总结了。

已经提到的这几个古今领袖,以及更多未提到的领袖,成就或有大小,能力或有高低,但其声名际遇都不免有一些共性:

●有其突出长处,但既非圣人又非全才,甚至缺陷多多,但被人们粉饰成了完人。
●不无建树,但也未必没有败笔,但经刻意包装之后竟居全功。
●集众人之力及良好机遇,成就了大业,但被过誉为千秋一人。

此种现象,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例。那么,何以如此呢?容易概括出的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人类对于全能领袖的期盼,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本能。如果这种领袖不出现于现实,则通过想象幻化出某个偶像;如果现实中的领袖并不完美,那么在其想象中将他完美化;如果现实中的领袖出色而不神奇,那么通过塑造将其神化。这样一来,一个远离尘世、升入云端的神就出炉了。将领袖神化,是人类在困苦、无助中的需要。

其次,领袖本人及其被庇护者,对于神化领袖有强烈的需要与巨大的兴趣;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他们的根本利益之所在,甚至是打破困局的唯一希望。作为说明的例子,再没有比朝鲜金家王朝的情况更典型的了。

排除民众的需要与权力者利益的考虑,此外还有认识上的原因。这涉及人们的心理结构与思维定式,更带有根本性,因此不妨作稍细的分析。

简而言之,将一个明明不完美的领袖当作完人、甚至神人,当作不可替代的千秋一人,乃是一种误区。根本的误判在于,将部属谋臣的智慧、前驱的开拓、机遇的助力等等综合作用于领袖一人所产生的力量,完全当作领袖一人的神力了。正因为凭借了许多其他力量,领袖个人之力就被神奇地放大了,而且是成百倍地放大!而领袖其所以能够借力,乃是因为他占有了某种;更准确地说是他夺取了这个势,因而获得一种巨大的能量,就像一个爬到高处的人获得很大的势能一样。凭借这种势,本来很可能平凡无奇的领袖,就可以吸收各方面的力量,一举成为无与伦比的巨人。但势也不是凭空得到的,为此领袖必定作出了艰巨的努力,此所谓有先声在也。这样,凭借这种先声,就可以夺得所需要的势。正是这种“先声夺势”,为领袖最终被造就为巨人或者神人创造了条件。

但是,无论夺势的过程,还是势的能量与作用,都只是潜伏的,未必引起常人的注意,因而通常被人们忽略。这样,人们并不认为领袖在凭势借力,而只是运用自己的神力而已。正是人们通常具有的这种心理结构与思维定式,造成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误判。

神化领袖的认识原因,大致说来就是如此。

需要补充的只是一点:值得强调,领袖赖以夺势的先声,并非全是个人的特质与成就,在很多情况下纯粹的运气可能更起作用。说明这一点的事例多不胜数,就不去说了吧。注意到这一点,对于领袖的神化,你大概就不再那么心向神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