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每一种事物都有了光明,真好!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偶尔有星星,就亮了许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对黑夜的恐惧。尤其是在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能感受到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代理学家邵雍所写《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细微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图/俄罗斯摄影师leonid tishkov、Boris Bendikov
月出皎兮,佳人盼兮
“湖光秋月两相和”是月皆为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月总关情
它的哪一面,令你如痴如醉?
「寄思之月」
《望月怀远》
唐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多情之月」
《水调歌头·中秋》
宋 |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秋波媚》
宋 |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潮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浪漫之月」
《古朗月行》(节选)
唐 |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秋波媚》
宋 | 朱敦儒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
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
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幽静之月」
《山居秋暝》
唐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喜遇王处士》
隋末唐初 | 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永恒之月」
《把酒问月》
唐 |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beautiful